骆永胜表示,接下来,绿油公司将围绕“农业生态”的核心,建设集种苗繁育、油茶种植、生产销售、休闲旅游为主的企业,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并从自身优势资源出发,整合农业上下游产业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一
线
故
事
乡村文旅探索者魏春强:
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游
11月23日,源城区公园东小学1000多名学生,来到龙川县佗城镇枫深村的南越红色研学国防教育基地,在大礼堂观看了舞狮表演,舞台上活灵活现的舞狮或跳跃,或翻滚,或摇头晃脑,一个个动作一气呵成,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基地负责人魏春强,已成为乡村运营的行家里手。去年,佗城镇枫深村就乡村旅游项目拟招“合伙人”,在东莞打拼多年的龙川县义都镇人魏春强,一直想回家乡发展。他抓住这一机遇,经过多次协商,在枫深村建立龙川南越红色研学国防教育基地,以“强村公司”的形式联合村委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我们的设想是,通过文旅项目结合乡村振兴,把枫深打造成‘最美乡村’。”曾从事建筑行业多年的魏春强此前多次帮助客户建设文旅相关的工程项目,积累了不少经验。来到枫深村后,他迅速组建了一支专业团队,因地制宜地为枫深村旅游项目进行设计和建设,并将多年的学习、工作经验运用在该项目的建设中。
但建设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很多村民并不看好这个项目,觉得风险比较大。”面对困难,魏春强毫不气馁,与村委会干部一起上门,不厌其烦地为村民讲解教育基地建立将为乡村发展带来的好处,承诺将租金统一交付给村民,还能聘请他们在教育基地工作。魏春强的真心实意打动了村民,他们同意租让土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随着教育基地的规模逐渐扩大,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预计公司每年产生的税收就有500万元,带动当地集体经济增收33万元,并能解决当地300人就业。
产业兴则乡村兴。魏春强不断思考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以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他准备建设动物园和植物园,满足学生研学的需求,并结合吃住玩、康养文化,举行夜晚灯光会,打造两天一夜的旅游项目,充分发展枫深村的夜经济。
观
察
有
感
创绿美城乡建幸福新城
市人大代表、河源众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蓥鑫:龙川工业园的服务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不仅设立了招商服务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将政府服务功能前置到园区生产第一线,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发展竞争力。工业园作为龙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希望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刷新工业速度、高度、精度,不断提升园区发展竞争力和影响力,为龙川高质量发展赋能。
河源市常美农旅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伟光:参与此次活动,让我从不同角度看到了龙川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作为文旅工作者,我在龙川绿油公司了解到,该公司通过扎根乡村,将一产和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激活当地的经济,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和增收,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
江东新区古竹镇雅色村村委会委员钟新华:经过实地走访,我充分感受到了龙川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铆足干劲的务实作风、实实在在的发展干成效,和非常出色的工作思路。他们以提升内生动力为主,充分激活了农村的市场经济,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辟了独具特色的乡村发展新路子。
《广州日报》河源记者站站长曾焕阳:经过深入龙川多地走访,我看到龙川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近年来,龙川在工业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文旅融合、乡村旅游景点打造、民生工程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摸索出了一系列的典型经验,取得了亮点成效。我希望通过笔和镜头,向大家展现龙川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面,讲述龙川故事,相信龙川将继续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实现绿色崛起。
河源市童创农旅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言:龙川县在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提高民生福祉方面用心用情,不断推动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发展,打造了县级三甲中医院、三馆等工程,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愈发完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小公园绽放出浓浓绿意,不仅提高了城市的绿化率,还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期待龙川未来能够持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记
者
评
说
“双向奔赴”奔出发展“加速度”
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里,最早在此落户的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已带动多家公司前来投资,形成电子产业集聚效应,为龙川产业园打造电子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已在此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密闭绳索生产企业……
他们为什么奔赴并扎根龙川?
从采访团成员——市人大代表、河源众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陈蓥鑫的体验可以看出:(龙川)将政府服务功能前置到园区生产第一线,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发展竞争力。正是因为党委政府和企业的“双向奔赴”,龙川才能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迈出铿锵步伐。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在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向奔赴”中,龙川在全省首创“反向飞地”园区模式——在宝安辖区内揭牌成立“飞地园区”,实现了从“单向飞地”向“双向飞地”的转变,古邑苏区和大湾区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由此步入新阶段。
不仅如此,在龙川,还有更多形式和层面的“双向奔赴”:举办“百千万工程”乡村运营发布大会,招募乡村建设“合伙人”,让乡贤和“能人”在与家乡的“双向奔赴”中,推动龙川“百千万工程”;在全市率先组建强村公司、打造富民工坊,在农村农业和产业的“双向奔赴”中,把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施工图,转化成“村民变股东、村村有分红”的实景图……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龙川大地将涌现更多的“双向奔赴”,焕发出更多的蓬勃生机,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崛起的征途中行稳致远。
原标题:《龙川:“双向飞地”布新局,古邑苏区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