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心城区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中村集中整治综述
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卫生死角被清除,“牛皮癣”广告一扫而净,疫情防控、文明建设宣传随处可见……
我市为期一个月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城中村集中整治自6月11日在中心城区启动以来,章贡区、赣县区、南康区、赣州经济开发区、赣州蓉江新区迅速掀起城中村集中整治工作热潮。如今,走马“五区”,城中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看得见的变化随处可见,整治工作初见成效,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系统谋划 高位推进
作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城中村集中整治工作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实事,也是建设美丽赣州,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
为统筹做好该项工作,市创文办制定下发专门方案,组织中心城区“五区”结合区情实际,制定“一区一案”。市创文办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中心城区“五区”暗访督查,针对城中村集中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调度。
集中整治工作启动以来,中心城区“五区”高度重视,成立了工作专班,各地结合城中村村情实际,制定“一村一案”,抓紧抓实整治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各职能部门配合抓、全体市民共同抓的浓厚氛围。
——章贡区成立城中村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指挥部,明确5名区四套班子领导担任正副总指挥。同时,安排8名挂点镇街区领导担任整治村的“区域指挥长”,组织10个镇街、13个职能单位组建工作专班,形成合力,确保整治工作有人抓、抓得紧、抓得实。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围绕整治工作难点,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整治工作20余次。
——赣县区第一时间成立了文明城市创建城中村集中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每日一汇报、每周一调度、半月一小结、一月一考评”工作机制,明确城中村整治范围、工作重点、工作内容,对城区范围内的18处城中村进行综合整治。该区领导高度重视,高频调度整治工作,召开区、镇、村各级调度会30余次统筹协调、攻坚推动。
——南康区召开相关动员大会,细化《南康区“61”片区化城市更新改造实施方案》和《南康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重点乡(镇、街道)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六个片区指挥部,由区分管领导挂帅出征,组建各片区工作专班,进行“61”片区化城市更新改造。
——赣州经开区迅速出台《赣州经开区城中村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成立区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13个城中村按照“一村一案”,成立村级领导小组,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进工作落实。
——赣州蓉江新区召开专门会议,下发《赣州蓉江新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城中村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镇(管理处)与区内单位配合抓、区创文办专职抓、全体干部共同抓的格局。区党政主要领导一线督导调度,现场办公,推动解决难点节点问题。
在强有力的推动下,文明城市创建城中村集中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扎实开展。
突出重点 全面整治
此次城中村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实施“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公共秩序、文明素养”四项提升行动,实现“环境美、秩序优、设施好、风尚新”。中心城区“五区”以基础设施完善提升为主抓手,坚持向“堵点热点”发力,向“痛点难点”攻坚,全力以赴解决城中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在提升环境卫生质量上,南康区每天安排141辆快保车在城区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中村等区域进行巡回保洁作业,快速清理临时产生的垃圾,减少垃圾滞留时间;蓉江新区在城中村范围加大冲洗力度,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同时,落实环卫设施常态化清洁,每日对环卫作业车辆、垃圾收集桶、中转站、公厕等相关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清洗、消杀,垃圾日产日清,避免二次污染。
在公共秩序综合整治上,章贡区从综合解决群众“停车难”现象入手,在整治“霸占”消防通道停车、私设地锁、“僵尸车”等问题基础上,充分利用闲置地、边角地、插花地等公共场所增设停车场(位)243个,施划停车线562米,有效缓解村民停车难、行车难问题;赣州经开区在合理区域完善二轮车、机动车停车线施划,做到了“应划尽划”,新增规划社区、小区停车位640余个,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
在基础设施综合整治上,赣州经开区通过走访街坊邻居,掌握老百姓日常生活需要提升的问题,对城中村破损的路面、人行道、绿化带、隔离墩、窨井盖、排水沟、消防等130余处便民设施进行了维修完善提升;赣县区采取区财政拨付、镇村自筹、社会捐助等形式,共筹集整治资金1092万元,用于改路、改水、改电及公共设施建设修复等15个项目。
在推进“线乱拉”专项整治上,南康区在新建和改建的道路及背街小巷区域架设管线桥架或埋设地下管线通道,让管线有“路”可走;章贡区对飞线充电问题强化管控,协调第三方企业增设集中充电点71处,着力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充电习惯。
通过突出重点、全面整治,城中村痛点难点问题逐一击破。截至目前,“五区”开展“门前三包”整治活动204场,处罚教育商家1000余家,在公共场所增设停车场(位)243个,施划停车线562米,清理各类“蜘蛛网”缆线乱拉点1283处,整治飞线充电现象3381处,拆除城中村违建180余处。城中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公共秩序井然有序,村民素质不断提升,进一步补齐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短板,有效巩固了文明城市建设成果。
群策群力 共建共享
6月30日下午,章贡区东外街道组织机关干部、挂点单位干部、白云村村组干部、在职党员等135名志愿者在白云村开展城中村集中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大家清扫路边垃圾、捡拾绿化带杂物、清除杂草、清理陈旧杂物,开展文明新风倡导,进一步改善了白云村及周边的环境卫生水平。
在蓉江新区高校园区管理处虎形村,村“两委”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和城管工作人员联合行动,对村里进行环境卫生清洁,捡拾白色垃圾、铲除小广告,全面打扫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以及卫生死角。
赣州经开区蟠龙镇组织镇村干部、党员、楼栋长、志愿者,对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及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综合整治,营造了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市民既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受益者,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创造者。城中村集中整治启动以来,“五区”上下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用自觉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冲锋在前;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撸起袖子上阵,清理牛皮癣、清扫路面、劝导流动摊贩;执法人员加大力度整治占道经营、乱吊乱挂、违章搭建等乱象;各城中村居民积极主动参与整治,对乱晾乱晒、车辆乱停乱放、空中飞线乱拉乱挂、背街小巷乱搭乱建、飞线充电等顽疾进行劝导阻止……各方人马齐出动,为城中村整治贡献力量。
不仅如此,各地还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城中村集中整治有群众认可、有广泛参与、有良好反响。如章贡区城中村邀请村民代表到村委会开展“社区夜话”活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已收集各类意见177条,解决问题143个;南康区在城中村全覆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和所在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通互动,常态化开展了近百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极大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养;蓉江新区在区级媒体平台开设城中村集中整治专栏,大力宣传整治成效、先进事例和积极支持配合的群众典型,通过典型引领,引导群众积极支持、参与、配合整治工作,提升群众对整治工作的认同感、满意度。
“以前村里路面垃圾处理不及时,车到处乱停,环境卫生是个大问题,现在每天都有人打扫卫生,还有专门倒垃圾的地方,大家爱护环境的意识也得到提高,不随地乱扔垃圾了。住在这心情也更好了。”蓉江新区虎形村村民刘大姐高兴地说。
中心城区城中村集中整治启动以来,“五区”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工作,群策群力开展集中整治,让文明之城成为了群众共建共享之城。(记者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