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快照热点 > 登封市 > 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5/7/21 10:24:05 点击:

“十二五”时期我省旅游发展工作目标

培育一批国际旅游品牌。包括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演艺品牌、旅游节事品牌、旅游饭店品牌、旅游餐饮品牌、旅游购物品牌等。

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5A级景区数量达到10家,至少有1家景区游客超过500万,有10家景区游客超过100万。

谋划一批精品旅游线路。重点策划中原古都文化游等10条旅游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到“十二五”末至少有3条旅游线路进入国家精品旅游线。

扶持一批骨干旅游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10个年产值超10亿元、30个年产值超亿元的旅游企业集团,其中2—3家旅游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

建设一批旅游产业聚集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建设10个投资超20亿元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其中5个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

创建一批旅游示范县和特色旅游村镇。培育10个国家旅游示范县,打造20个特色旅游小镇,发展300个特色旅游村。

开发一批旅游度假区。“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10个知名的旅游度假区。

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旅游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真诚服务”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游客旅游满意度。构建现代化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

建设素质优良的旅游人才队伍。到“十二五”末,培训各级旅游管理人才1万人次,培训一线旅游从业人员100万人次,引进旅游各类高级人才1000人以上。

五、战略路径

一)龙头带动

依托重点旅游目的地、旅游集聚区、旅游度假区,推进资源整合和资金集聚,打造我省旅游发展的龙头,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区域联动合作,推动我省旅游产业全面发展。

二)项目支撑

完善我省旅游项目库,科学论证、精心策划、重点招商,开发建设一批资源品位高、配套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组合能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重大旅游项目,引领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三)企业培育

通过改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培育省内旅游骨干企业。同时,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作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推动旅游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我省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市场运作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推进旅游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探索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模式。

五)品牌引领

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契机,围绕我省旅游的主题形象,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品牌、旅游线路品牌、旅游目的地品牌和旅游服务品牌,逐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六)服务提升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以旅游服务标准化为切入点,继续开展“旅游质量服务提升年”活动,倡导“以游客为本、让游客满意”的理念,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市场监管,努力提高游客满意度。

六、总体布局

依托交通网络和中心城市,打破行政区划,整合景区资源,以建设旅游目的地和集聚区为重点,构建“一区两带四板块”新格局。

一)一区———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

依托中原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发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历史文化优势,突出华夏腹地文化交融的地域特色,整合以古都文化、殷商文化、大宋文化、隋唐文化、汉魏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佛道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老子文化、仰韶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各地要突出“盛世古都、文明摇篮”主题形象,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主题文化,重点开发文化观光、寻根朝觐、度假休闲和生态旅游,着力培育一批以历史文化体验休闲为特色的旅游新业态,形成以文化为引领、多种产品支撑的综合型旅游区,并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域。

二)两带———黄河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

1.黄河旅游带。黄河旅游带西起三门峡、东至商丘、东北至濮阳,全长711公里。在大黄河之旅国家精品线路的基础上,整合沿线生态、人文资源,在观光产品的基础上丰富休闲、体验和度假产品,打造一条集世界文化遗产、中华古都群、黄河湿地生态于一体的黄金生态文化旅游带。重点建设函谷关、天鹅湖、中流砥柱、黄河丹峡、仰韶大峡谷、龙潭大峡谷、黄河三峡、小浪底大坝、西霞院景区,陈家沟、嘉应观,河洛康家、楚河汉界、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封悬河旅游区、濮阳黄河生态旅游区、商丘黄河故道湿地等景区。采取“统分结合、水陆并进、绿色开发、业态组合、文化铸魂”的开发模式,着力培育水上旅游线和沿岸旅游线。在适宜水上游览的区域,以水上游为主题,开发不同类型的轮船游、摩托艇游、皮划艇游等系列旅游产品;沿岸建设集餐饮、住宿、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两岸自驾车营地和配套服务体系,全要素注入文化,实现特色化服务要素配套,培育两岸自驾车精品线和若干旅游产业集聚区。联动沿线郑汴洛古都旅游资源,建设我省旅游的东西发展廊道,将我省黄河两岸建设成为绿色生态走廊、历史文化走廊、休闲度假走廊,成为荟萃华夏文明、凸显生态黄河的国际旅游精品带。

2.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带南起淅川县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北至安阳市省界,全长731公里,纵贯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和安阳8个省辖市、35个县(市、区)。整合沿线自然人文资源,建设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游览和城市游憩、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带。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建设旅游快速通道,把沿线山水、古迹和景观工程串连成一条大旅游长廊。重点打造渠首、渡槽、穿黄隧道等景观项目。建设干渠沿线的南阳渠首丹江、方城垭口、武侯祠、平顶山白龟山水库、禹州神垕古镇、郑州二七塔、焦作山阳城遗址、温县陈家沟、博爱寨卜昌古代民居建筑群、新乡百泉风景区、潞王陵、凤凰山、比干庙、鹤壁云梦山、安阳岳飞庙、羑里城、曹操高陵、殷墟等18个景区。建设南水北调博物馆、穿黄工程纪念馆,展示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沿线的黄帝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调水文化、移民文化。沿线布局城郊游憩、观光农业、运动休闲等旅游项目。加强沿线环境治理和景观改造,为干渠建筑工程注入旅游元素,形成一条现代景观走廊、历史文化走廊、生态休闲走廊、城市游憩走廊、自驾车旅游走廊、低碳旅游走廊,构建我省旅游的新兴增长带。

三)四板块———文化旅游体验、都市观光休闲、山地休闲度假、乡村旅游

1.文化旅游体验板块。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整合优势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强化参与性文化体验。完善少林寺、龙门石窟、白马寺、清明上河园、玄奘故里、殷墟、商丘古城、比干庙、函谷关、太昊陵、老子故里、黄帝故里等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全面整合中原古都文化、祖根姓氏文化、宗教文化、功夫文化、商业文化、名人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文博文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等中原传统文化的典型元素,培育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体验产品,打造中原古都文化游、世界文化遗产游、少林太极功夫游、华人寻根祭祖游、佛道文化探源游等旅游精品线路。

2.都市观光休闲板块。以旅游城市为依托,推进城市旅游差异化发展,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形成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不断完善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与旅游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的旅游产业链条,建设一批城市休闲旅游功能区;依托城市完善的交通体系,打造面向本地市民的环城游憩带和城市购物休闲、餐饮休闲、娱乐休闲等产品体系;开发面向外来游客的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积极发展商务会展旅游,开发农民都市游、科技游、商贸游市场。建设宜居宜游型城市,形成以郑州、洛阳、开封为龙头,以安阳、焦作、南阳、平顶山、商丘、三门峡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补充的都市旅游格局。

3.山地休闲度假板块。以伏牛山为中心,南太行、桐柏—大别山为两翼,充分利用山地的山体、水系、气候、温泉、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及中医药、宗教、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人文资源,培育观赏、探险、徒步穿越、汽车自驾、山地自行车、野营、攀岩、漂流、滑雪、垂钓、宗教朝拜、休闲度假、医疗康复、健身养生、特色餐饮等山地休闲产品体系,形成山地休闲度假综合体,将伏牛山、南太行打造成为我国著名的山地度假品牌,将桐柏—大别山打造成为中部地区著名的山地度假品牌。

4.乡村旅游板块。依托深厚的中原农耕文化和特色乡村,以我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确定的特色旅游村和发展成型的旅游风情小镇为突破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充分挖掘利用庙会、节庆、社火、传统农事活动等农耕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全省建设10个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旅游风情小镇、300个特色旅游村和一大批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大力发展农家乐型、参与体验型、农业科普型、产业集聚型、民俗风情型、乡镇休闲度假型等特色乡村旅游。

第三章发展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要围绕建设旅游强省目标,以建设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度假区、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完善集散服务网络为突破点,继续优化要素配置,深化产业融合,创新旅游业态,加强品牌塑造,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一、建设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形成旅游产业相关要素综合协调发展的区域。通过建设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要素发展和产业链条完善,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互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强化地区形象塑造、旅游品牌打造和市场竞争力培育。

一)古都文化旅游目的地

发挥古都群体优势,整合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大古都历史文化资源,以郑州商城遗址公园、洛阳汉魏故城遗址公园和隋唐城遗址公园、开封城摞城遗址公园、安阳殷墟遗址公园开发建设为重点,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古都文化旅游产品体系,联合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古都文化旅游目的地。

郑州市重点打造人文古都和时尚古都。人文古都要整合中华文化圣山嵩山和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新郑黄帝故里,以及规划建设中的郑州商城遗址公园、巩义宋代皇陵等文化旅游资源,用“天地之中”的传统文化理念,培育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时尚古都要整合老城区的商务、购物、餐饮、住宿、娱乐、文博等资源,注入时尚元素,相对集聚,形成若干具有复合功能的时尚休闲街区。在郑州新区发展高端服务业,大力培育会展、创意、文化、艺术、体育、生态等文化休闲新业态,打造中原国际都市文化旅游区的龙头。

洛阳市重点打造华夏文化圣城。整合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丝绸之路东起点和隋唐大运河、汉魏故城遗址公园和隋唐城遗址公园、汉地佛教第一寺白马寺、玄奘故里等文化旅游资源,培育上溯夏商周、下至隋唐宋,绵延三千年,丰富多元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光体验产品,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开封市重点打造大宋皇城。整合城摞城遗址公园、相国寺、延庆观、禹王台、朱仙镇、龙亭、繁塔、铁塔、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封隋唐宋大运河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开封古城水系、清明上河园、开封府、包公祠等文化景观资源,培育具有宋文化特色的东方文明古都,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安阳市重点打造中国文字之都。整合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周易发祥地羑里城、二帝陵,以及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曹操墓等历史文化资源,培育以殷商文化为特色、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文字之都,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二)山水度假旅游目的地

充分发挥我省自然景观壮美、山水资源富集的优势,顺应旅游从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型的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日照莒县:首次专题询问聚焦“舌尖上的安全”
“烟火”正浓青城“夜”态新意涌
最新图文
“烟火”正浓青城“夜”态新意涌
日照莒县:首次专题询问聚焦“舌尖上的安全”
铅山永平镇徐树林:敢叫荒山变“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