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01-09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垤玛乡坚持党建引领,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地理和气候优势,以生姜产业为突破口,引导群众探索产业增收新路径,有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走进垤玛乡牛红村委会加东村、汪脚村生姜种植基地,新姜特有的味道扑鼻而来,村民正忙碌而有序地挖姜、去泥、剪枝、装筐、搬运,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加东村、汪脚村因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产出的生姜不仅产量高,而且块大肉厚、色泽鲜亮金黄、味辣皮薄。“我们通过党员示范带头动员农户土地流转的方式,种植了生姜90余亩,目前正计划着扩大种植规模。”汪脚村党支部书记朱沙努说。
生姜产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新机会。“生姜从播种、管理到采收,每天需要30余名工人,基地就会请我们来帮忙,每天现金日结工资100元,不需要外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我们很满意。”一位在生姜种植基地务工的村民说。
2024年,垤玛乡通过扶持发展中半山区特色农业,补助生姜种植户每亩500元,激活了闲置耕地,激发了发展活力。截至目前,全乡生姜产业已发展至1100余亩,通过土地流转为当地群众增收45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务工11000余人次,实现务工收入110万元。小小的生姜不仅丰富了垤玛乡的“菜篮子”,还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垤玛乡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优势,将生姜种植作为示范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生姜种植,实施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亩产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李斗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