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快照热点 > 武隆县 > 正文

重庆一小学强制学生高价买乐器被质疑有猫腻

2024/12/16 9:14:26 点击:

30元的乐器“巴乌”,学校却强令学生购买,而且要价50元,全校近4000学生“吃亏”。昨日,武隆县教委证实,经调查,该县实验小学强制学生购买乐器一事属实,违规学校校长已被免职,并责令学校退还每名学生20元。

学生购买的乐器“巴乌”记者徐庶摄

30元的乐器“巴乌”,学校却强令学生购买,而且要价50元,全校近4000学生“吃亏”。昨日,武隆县教委证实,经调查,该县实验小学强制学生购买乐器一事属实,违规学校校长已被免职,并责令学校退还每名学生20元。

“老师说必须买,不买不行”

日前,有市民反映,称武隆实验小学强制学生购买乐器“巴乌”。接到投诉后,记者立即前往调查。12月7日,记者在武隆实验小学调查时,正是下午放学时间。走出校门的学生,几乎人手一个“巴乌”。一年级的赵星(化名)告诉记者,这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她花50元到学校超市买的。

随后,记者询问了多名学生,皆证实了赵星的说法,他们均表示,“巴乌”虽然没什么用,但几乎所有同学都买了,“是被迫买的,因为老师要求买,不买不行,老师说的,每人都必须买!”

更令人惊讶的是,赵星说,这个乐器不是用来演奏的,而是用来做体操表演的。“老师没教我们怎么吹,每周星期三上体育课时,就喊我们用来做体操表演”,小女孩边说边给记者演示学来的“巴乌操”。

“如果赚取差价,有10万元”

“巴乌”的真实价格到底是多少?为何学校要强迫学生购买?在不少学生家长看来,学校强制学生购买巴乌,其中疑有猫腻。

家长们认为,学校只卖不教,初衷就是为了赚钱。“学校统一销售,不晓得赚了好多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在网上查过,这种“巴乌”在网上包邮销售只需25元,“每个学生都必须买,50元一个,4000学生,算下来差价都有10万元”。

是否赚了10万元差价,该校校长谭武权不愿正面回应。他说,学校组织购买“巴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特长。“没有强制一说,而是学生自愿在学校超市购买的。我们也不是为了赚钱,外面25元的产品和我们50元的产品肯定有质量不同”,谭武权表示,学校已经安排专门的老师在教学生演奏“巴乌”,下个月还会有演奏比赛。

记者提出查看购买发票时,谭武权表示,由于武隆县监察局已介入调查此事,购买“巴乌”的合同等材料都被拿走了。

县教委:退20元,校长下课

昨日,记者从武隆县教委了解到,经过严肃查处,武隆县教育委员会2012(39)号文件显示,已免去谭武权武隆实验小学校长职务。

昨日下午,武隆县教委主任肖朝旭向记者证实了此事。他表示,由于在购买乐器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谭武权确实已被免职,目前该校新校长由县教委副主任周大林兼任。“强迫学生高价购买乐器“巴乌”不妥,调查组最终认定乐器的价格为30元,已责令学校退还每个学生20元”。

随后,记者联系上谭武权,他在电话里说,“我因此事被免职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没什么好说的了”,随即便挂断了电话。

武隆县监察局表示,此事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名词解释

巴乌,簧管乐器,也叫“把乌”,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哈尼族称“各比”,彝族称“比鲁”或“乌勒”,侗族称“拜”,常用于独奏或为舞蹈和说唱伴奏。巴乌的品种较多,在哈尼族,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
华能海南临高海上风电项目开工
海口市美兰区加快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工作
海口秀英区一线调研推进促消费工作
最新图文
奉节:塑“内涵”拓渠道携手打造鹤峰和美乡村新画卷
南沙群岛千米级羽状流揭示活跃海底油气泄漏
渝中区综合施策守护孩童“视界”